為深入貫徹《福建省閩臺關系檔案保護條例》,廈門市積極發揮區位優勢,通過整合資源、技術賦能和基層聯動,全面推動閩臺檔案文獻的開發與保護工作。
一方面,廈門市檔案部門聯合基層單位,系統梳理閩臺歷史檔案,重點挖掘反映兩岸經貿往來、文化交流、民間交往的珍貴文獻,建立專題檔案數據庫。目前已完成首批5000余件檔案的數字化整理,涵蓋族譜、契約、書信等類型,為研究閩臺關系提供了堅實基礎。
另一方面,依托本地軟件開發產業優勢,廈門市研發了智能檔案管理系統,實現檔案采集、鑒定、修復、利用的全流程數字化管理。該系統采用圖像識別、自然語言處理等技術,有效提升檔案整理效率和精準度,同時通過權限控制和加密手段保障檔案安全。
廈門市還推動基層檔案室標準化建設,在翔安、集美等臺商聚集區設立閩臺檔案保護示范點,開展檔案保護技能培訓,并鼓勵社會組織參與檔案文獻征集。未來,廈門計劃通過云端共享平臺,逐步向公眾開放部分檔案資源,促進兩岸文化認同與學術交流。
這一系列舉措不僅強化了閩臺檔案的保護力度,更通過技術賦能基層,使檔案工作成為連接兩岸情感、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紐帶。